在日常生活中,意外伤害与突发疾病往往不期而至。掌握科学的急救技能,既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重要保障,也是为专业医疗救治赢得黄金时间的关键举措。2025年4月20日—4月21日,医护学院“天使之翼”应急救护社在71324报告厅组织开展了首期红十字救护员资格认证培训。本次培训特邀市红十字会资深培训老师贺俊匣、翟巧玲、王晓利三位专家担任主讲,系统讲授了包括急救发展史、心肺复苏术(CPR)、海姆立克急救法、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操作、创伤急救包扎、烧烫伤应急处置等核心急救课程。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,参训学员全面掌握了基础急救知识与技能,为构建校园安全防护网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“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实施CPR,存活率可提高50%!”王晓利老师在培训开场时强调的这个数据,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。在CPR实操培训环节,王老师通过“评估环境-判断意识-呼叫救援-胸外按压-开放气道-人工呼吸”的标准流程演示,将专业急救知识转化为易懂易学的操作要点。学员们两人一组,在模拟人上进行反复练习,确保每分钟100-120次的按压频率和5-6厘米的按压深度达标。
贺俊匣老师的创伤救护课程同样精彩纷呈。通过现场演示,贺老师系统讲解了绷带环形包扎法、螺旋包扎法、螺旋反折包扎法,以及三角巾头部包扎、胸部包扎等多种实用技术。“包扎不仅是技术,更是艺术”贺老师强调,“要做到‘三查三注意’:查伤口、查出血、查骨折;注意松紧适度、注意功能位保持、注意伤者感受。”学员们通过互相练习,掌握了不同伤情的包扎要领。

培训采用“理论讲解+示范教学+分组练习+情景模拟”的四维教学模式。翟巧玲老师介绍:“我们特别设置了模拟急救场景,让学员们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综合演练,培养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。”在最后的考核环节,学员们需要完成从现场评估到实施急救的全流程操作,通过者将获得红十字会认证的救护员资格证书。

“这次培训不仅教会我们急救技能,更让我们理解了‘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’的人道主义精神。”一位学员在分享感受时说道。掌握急救技能,就是为生命多上一道保险。参加本次培训的同学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的急救知识,更肩负起了守护生命的重要使命。未来,医护学院将继续开展系列急救培训活动,为师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,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。期待更多师生加入急救志愿者的行列,用专业知识和人道精神,为构建平安校园贡献力量。
编辑:团总支宣传部
图文:“天使之翼”应急救护社